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!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,请使用这些浏览器。
chrome
Firefox

浏览易车国际站

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,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。

去易车国际站
继续浏览当前页

工具栏
意见反馈
问题描述
0 /300
请输入问题描述
联系方式 请留下您的电话号码以便工作人员取得联系
请输入正确电话
相关图片 可上传JPG/JPEG/PNG格式,单张图片不超过5Mb,最多上传3张图片

添加图片

淘汰赛升级,谁将站上极越巅峰

随着股东方出面,极越的僵局终于有所缓和。只不过,从目前的情况看,破产重整恐怕是避免不了了。

去年以来,价格战不断加码,无论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,所有的“ 玩家”统统下场,且至今都没有停战迹象。

虽然降价带来了销量的“繁荣”,但利润率也急速下降,成为绝大多数车企不可承受之重。尤其对于极越这样持续亏损的小体量品牌来说,盈利无望,背后的股东必然信心动摇,是继续加仓还是果断止损?成了一个现实而急迫的难题。

极越的命运,其实也是当下许多弱小品牌的命运。

市场竞争越激烈,份额越容易向头部集中。在这个过程中,会有越来越多筹码不足的小玩家倒下,除了已经倒下的爱驰、威马、高合、极越,后面还将有更多来者。

哪吒:再也闹不起来了?

主打性价比的哪吒汽车,曾在2022年登顶新势力交付量榜首。那年它累计交付15.21万辆,同增118%,不仅实现了15万辆的既定目标,还保持连续29个月同比增长。

然而短暂的高光后,它便一泻千里。2023年累计交付12.75万辆,同跌16%;2024年前三季度交付8.59万辆,同跌12.13%。反观和它同样以性价比起家的零跑,近两年情况分别是同比增长29%和94%(前三季度)。

难堪的市场表现,让哪吒官方从10月份开始便不再公布月度数据。但是,乘联会还是扯下了它的遮羞布。

据乘联会统计,在刚刚过去的11月,哪吒批发和零售量都没有超过2000台。如果加上前三季度的8.59万辆,那么今年1-11月累计销量不到10万。其中,主销的哪吒L从七月份的超5000台一路下滑,至11月只有201台;售价最低的哪吒AYA,也只有259台。

销量吃紧,财务情况也不乐观,哪吒先后被爆出拖欠供应商款项、股权被冻结、裁员、降薪、工厂停产等消息。据哪吒母公司合众汽车披露的数据,2021年至2023年,哪吒汽车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0.8亿元、130.48亿元和135.47亿元,净利润分别亏损48.4亿元、66.66亿元、68.67亿元,三年合计亏损183.73亿元,资产负债率高达86.28%。

显然,哪吒汽车已经走到了生死时刻。

为了扭转危机,哪吒日前进行了重大变动。张勇卸任CEO,转为公司顾问,创始人、董事长方运舟兼任CEO,亲自掌舵公司改革。

据称,方提出了三大目标:1、大刀阔斧改革,扩展全球市场;2、将IPO设为首要目标;3、力争2025年整体毛利率转正,2026年整体盈利。

只是,留给哪吒的时间已经不多了。

合创:命运多舛的“弃子”

合创的前身是广汽蔚来,这家由传统车企广汽集团与造车新势力蔚来联手打造的新品牌,曾在业内备受瞩目。

然而,双方不同的理念注定了这种结合不会持续太久。2018年成立,2021年蔚来就淡出了。而后广汽找来了同在广东的企业——珠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,后者出资19.23亿元成为持股68.56%的大股东,广汽蔚来也更名为合创汽车。

如今看来,当初扮演这个接盘侠的角色,大概让珠投悔得肠子都青了。

数据显示,合创汽车销量一直没有起色。2022和2023年分别只有1.86万辆、1.89万辆,今年前10个月累销只有4388辆,同比下降了83.32%。

销售低迷的合创汽车,今年频频爆出危机。3月,被曝要求所有员工参与车辆销售;6月,有车主称数月无法保养、维修,并有员工拉横幅维权;7月和8月,被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分别公示多条股权被冻结;11月,被曝已裁撤上海分公司所有员工,且拖欠赔偿金。

据悉,2024年合创汽车作为被告的案件新增了百余起。上海分公司被裁撤后,广州总部只剩50余人维持公司基本的经营与运作。

看得出来,无论大股东珠投,还是二股东广汽,都不想再给这个“败家子”兜底了。

蓝电:雷神小雨点也小

问界虽然爆火,但对于它背后的大股东赛力斯来说,远远不够。

因为一方面,消费者认可问界,是冲着华为去的,甚至不知有赛力斯;另外,据说华为已全面掌握问界的主导权,这对于同为主机厂的赛力斯以及背后的重庆小康来说,短期内没问题,但终不是长久之计;还有,赛力斯此前定下2026年产销100万辆的目标,这光靠定位高端的问界是难以实现的。

基于此,赛力斯去年推出了定位主流消费市场的蓝电品牌,首款新车蓝电E5同步上市。只不过,这款车再次印证了赛力斯乃至小康缺少核心技术的事实。

作为电混SUV,蓝电E5用的动力系统是来自比亚迪的DM-i,车身尺寸接近于宋PLUS,但定价比后者便宜3万。显然,上市之初它是想着和后者打价格差。然而当后来的价格战越打越狠,比亚迪车型都降价了好几万的时候,这份念想转眼成空。

今年,改款的蓝电E5 PLUS上市,舍弃了DM-i而用上自家的动力系统,定价也低到9.98万起,但疯狂减配(全系没有L2级驾驶辅助)的举措,还是让消费者却步。

数据显示,蓝电E5今年的累销只有24601辆,月均2000多台,这对于一款追求低价走量的车型来说,显然是不及格的。

作为一个新生品牌,蓝电一开始就没有打响,而后它的首款新车也未达预期,雷神小,雨点更小。随着未来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,命运难言乐观。

创维:开局就写好了结局

作为曾经的彩电之王,创维在相继被海信、TCL、小米等超越后,打起了进军汽车圈的主意。2010年,黄宏生收购重组了经营不善的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,正式成立开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。应该说,他的开局表现不错,也正是因为太顺利了,他又将目光 放到了新能源乘用车上。

2019年11月,天美汽车横空出世。 那时候的造车新势力还风生水起,黄宏生也意气风发。但他没有料到的是,造乘用车的挑战和造商用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,天美汽车初战便失利了。2020年,首款新车天美ET5上市当年的总上险数,只有467辆。

于是,黄宏生又寄希望于创维品牌的名声来救场。2021年,天美汽车母公司开沃汽车与创维集团签订商标转让协议,以2800万元价格获得创维品牌使用权,创维汽车就此诞生。

只是,改名并不能改变它的命运,也改不了它缺少核心技术的事实。

和蓝电E5刚问世时一样,创维也用了比亚迪的DM-i技术,但价格却并不比后者便宜多少。以创维HT-i为例,入门价14.68万,即使改款后的2024版,也要12.58万起,只比和它同级别的宋PLUS DM-i便宜4000元,更不要说后者在终端还有3000元优惠。另外,创维的另一款新车EV6,曾在“五星批发部”C-NCAP撞出了一星评价,一度成为群嘲的对象。

技术不在行,品质不过硬,本就没有号召力的创维汽车,更加支棱不起来了。

数据显示,2022年创维汽车累销2.19万辆,2023年跌回到1.86万辆,2024年1-11月,只剩下了6009辆。

极石:销量和品牌一样低调

作为新势力,极石汽车十分低调,以至于很多行业人士都未必清楚它的背景和由来。据悉,极石汽车的创始人昌敬,是小米生态链公司石头科技的实际控制人,这家公司以制造扫地机器人而闻名。

2021年,昌敬成立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,负责整车设计,并拉来北京汽车制造厂,负责生产制造。需注意的是,这里的北京汽车制造厂并不是北京汽车集团,而是早已脱离北汽并隶属于山东魏桥集团的一家民营制造业企业,总部位于山东青岛。

目前,极石汽车只有一款车型——极石01,搭载了增程式动力,并且配备“冰箱、彩电、大沙发”,有很明显的模仿理想的痕迹。只是,它的价格并不便宜,极石01要价30-35万元,和理想L7基本重叠。这就注定了它成不了理想第二。

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11月份,极石汽车累计销量只有5039辆,月均400余辆。和理想、零跑等月均数万相比,丝毫没有存在感。‌

除了以上5个品牌,还有一些存在感偏弱的玩家也将面临危机,比如吉利与沃尔沃联合推出的高端纯电品牌极星,上汽乘用车旗下的飞凡,背靠吉利、由英国出租车品牌“换装而来”的翼真,聚焦换电的睿蓝,等等。虽然和上述5个品牌相比,它们的背后至少还有“大树”可以依靠。但如果品牌始终立不起来,关停并转也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。

内容由作者提供,不代表易车立场

举报当前文章

举报成功

感谢您的举报
我们会尽快审核处理
收藏

收藏成功 !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

猜你想看

+加载更多

曹大大侃车

获赞 3693 关注 1 粉丝 223

+ 关注

相关车型

CopyRight © 2000-2025 BitAuto,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 购车咨询:4000-168-168 (周一至周日 9:00 – 21:00) 法定假日除外

1/13